一、前期準備
1.現場勘查
結構檢查:使用超聲波測厚儀檢測鋼壁厚度,確認無嚴重腐蝕;檢查焊縫、螺栓連接處是否松動或開裂。
環境評估:記錄施工期間氣溫、濕度、風速及降雨概率,避開雨季或高溫時段。
障礙物清理:移除煙囪周邊5m內的易燃物,搭建腳手架或升降平臺,確保施工安全距離。
2.表面處理
除銹等級:采用噴砂除銹,表面粗糙度Ra=40-70μm;若無法噴砂,可用電動工具除銹,但需增加底漆附著力測試。
缺陷修復:對坑洞、裂紋進行焊接補強或碳纖維布加固,打磨平整后涂刷防銹底漆。
清潔處理:用壓縮空氣吹掃灰塵,溶劑擦拭油污,確保表面干燥潔凈。
二、材料選擇
1.底漆
環氧富鋅底漆:鋅含量≥80%,干膜厚度80-100μm,提供陰極保護,適用于沿海或高濕度環境。
無機富鋅底漆:耐溫400℃,適用于高溫煙囪,但需嚴格控溫施工。
磷酸鋅底漆:成本較低,適用于內陸干燥地區,需配合中間漆使用。
2.中間漆
環氧云鐵中間漆:填平粗糙度,增強防腐層厚度,阻隔水汽滲透。
玻璃鱗片中間漆:抗滲透性優異,適用于化工區煙囪。
3.面漆
脂肪族聚氨酯面漆:耐候性佳,光澤度60-80%,適用于外觀要求高的場合。
氟碳面漆:自潔性強,耐污染,壽命達10-15年,但成本較高。
氯化橡膠面漆:快干耐水,適用于緊急維修,但耐紫外線較差。
三、施工工藝
1.涂裝方法
高壓無氣噴涂:效率高,涂層均勻,適用于大面積施工。
空氣噴涂:適合復雜結構,但涂料利用率僅50-60%,需增加10-20%材料。
滾涂/刷涂:僅用于邊角或修補,需控制厚度避免流掛。
2.涂層間隔
底漆與中間漆間隔:環境溫度25℃時,≥4h;濕度>85%時,延長至12h。
中間漆與面漆間隔:≥24h,確保前道涂層實干。
強制干燥:低溫施工時,可用紅外燈加熱,縮短間隔時間。
3.特殊部位處理
焊縫處:涂刷寬幅的富鋅涂料,增強陰極保護。
螺栓連接:拆卸后涂裝,或采用可拆卸式護套保護。
平臺附件:用遮蔽膜保護,避免漆霧污染。
四、質量控制
1.過程檢測
濕膜厚度:每道涂裝后用濕膜卡測量,偏差≤±10%。
干膜厚度:采用磁性測厚儀抽檢,總厚度≥設計值。
附著力測試:拉拔法檢測,或劃格法。
2.驗收標準
外觀:無流掛、針孔、起泡,色澤均勻。
硬度:鉛筆劃痕法≥2H。
耐鹽霧:500h試驗后,劃痕處腐蝕寬度≤2mm。
五、維護管理
1.定期檢查
外觀檢查:每半年檢查涂層剝落、變色情況,記錄損傷位置。
電化學檢測:每年用腐蝕速率儀監測鋼壁厚度變化,腐蝕速率>0.1mm/年時需翻新。
2.局部修補
小面積損傷:打磨至Fe基體,涂刷底漆+面漆,總厚度與原涂層一致。
大面積返銹:重新噴砂至Sa2.5級,按原工藝全涂裝。
六、安全與環保
1.安全措施
施工人員佩戴防毒面具、防靜電服,高空作業系雙保險安全帶。
煙囪頂部設置防風罩,下方劃定警戒區,禁止無關人員進入。
2.環保要求
選用低VOC涂料,施工時開啟排風系統。
廢舊涂料桶、砂紙等按危廢處理,嚴禁隨意丟棄。
本文采摘于【宏順建設工程有限公司】主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