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核心修復技術
(一)裂縫處理技術
1.微裂縫(寬度<0.2mm):采用低壓注漿技術注入環氧樹脂漿液,注漿壓力控制在0.1-0.3MPa,確保漿液充分滲透。
2.中等裂縫(0.2-1.8mm):沿裂縫開鑿V型槽,填充聚合物抗裂砂漿,表面粘貼碳纖維布增強抗裂性。
3.嚴重劣化區域:局部鑿除劣化混凝土至堅實基面,采用SCM無收縮水泥基加固料或合成纖維改性混凝土進行修補,確保修補后結構強度與原混凝土一致。
(二)混凝土修復工藝
1.基層處理:使用高壓水槍清洗表面粉塵與老化涂層,確保基層含水率<5%。對碳化層打磨3mm,露出新鮮基材。
2.修補材料:環氧修補砂漿用于結構修復;抗裂砂漿用于非結構修復,配合比需通過現場試驗確定。
3.施工要點:分層修補,每層厚度≤20mm,用振搗棒密實,表面收光平整。
(三)防腐涂層體系
1.底漆:涂刷環氧封閉底漆,干膜厚度≥80μm。滲透型樹脂可深入混凝土孔隙5-10mm,增強基層強度,抗滲等級達P8。
2.中涂:噴涂玻璃鱗片環氧漆,形成物理屏障抵御酸雨侵蝕,添加紫外線吸收劑增強耐候性,干膜厚度≥80μm。
3.面漆:選用氟碳改性丙烯酸面漆或聚氨酯面漆,干膜厚度≥60μm。面漆具備耐候性強、抗污性好、耐磨抗沖擊等特性。
二、施工流程與質量控制
(一)施工流程
1.缺陷檢測:采用無人機掃描與人工勘察結合,全面定位裂縫、剝落區域及碳化層。
2.基層處理:高壓水槍清洗、打磨碳化層、修補裂縫及剝落區。
3.涂層施工:依次涂刷底漆、中涂、面漆,每層間隔≥24小時。
4.驗收檢測:干膜厚度用涂層測厚儀檢測,附著力測試采用劃格法,耐鹽霧試驗480小時無起泡、生銹。
(二)質量控制要點
1.環境管控:施工時濕度<85%,遇降雨或濕度超標時暫停施工,雨后需重新打磨基層。
2.外觀質量:涂層色澤均勻,無流掛、針孔、橘皮等缺陷,安全標識清晰規范。
3.物理性能:總涂層厚度≥330μm,附著力測試拉開法≥6MPa,耐沖擊性無裂紋。
三、安全保障措施
(一)高空作業安全
1.腳手架搭設:架體與冷卻塔外壁保持300mm間距,設置防護欄桿與擋腳板,每兩層設置一道安全平網。
2.吊籃使用:定期檢查吊籃鋼絲繩、安全鎖及限位裝置,作業人員佩戴雙鉤安全帶。
3.人員資質:作業人員持“高空作業證+防腐施工證"雙證上崗,佩戴防滑鞋及防霉菌口罩,夏季作業避開正午高溫時段。
(二)應急管理
1.安全警示:施工現場設立明顯安全警示標志,禁止雷、雨、霧、大風天氣登高作業。
2.設備檢查:安監員崗前檢查懸掛設備、著力點、制動器、滑輪、葫蘆、繩索及電源,發現情況及時排除。
3.應急預案:制定詳細應急預案,定期組織演練,確保突發情況快速響應。
本文采摘于【宏順建設工程有限公司】主頁